“五一”假期临近,机票降价成节前热议的话题。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五一1500元机票跳水至400元##近7天五一机票环比下跌22%#等话题备受关注。
对于降价原因,业内人士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观点认为,是航司运力增加较多导致航运市场供大于求;也有观点认为,受近期县域旅游热的分流影响,导致部分航线机票价格回落。
近期部分航线的机票价格打破了逢节必涨的“魔咒”,价格出现了明显下滑。直到4月29日仍有大量网友晒出机票称自己买到的机票出现降价:有广东网友吐槽自己广州到兰州的往返机票降价1000多元,目前价格仅1600元左右;有四川网友晒出自己几天前1600多元买的到重庆的机票,已降到了700多元,也有广东网友吐槽,到成都的机票一口气降了700多元,两张票重买能省1500元左右。
机票降价似乎刺激了“五一”出行的热度。航班数据服务公司“飞常准数据”显示,预计“五一”小长假境内机场总起降151612架次,日均起降30322架次,同比去年“五一”假期增长8.99%,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36.2%。在其看来,今年中国民航或将打破纪录,迎来“史上最忙”的“五一”假期。
一边是部分航线机票降价,一边是出行意愿火热得发烫。对此,有民航业人士表示,近期降价可能缘于航司主动增加运力较多,导致市场供大于求,因此临时调价促销。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分析称,与2023年相比,今年航班数量、酒店预订量均有所增长,供应链恢复后,供求关系趋于合理;在旅游平台、商家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恶意涨价、哄抬价格的不良现象被抑制,旅游市场环境更为健康。此外,随着出境游的恢复,以及越来越多国内小城市旅游目的地被发掘,旅客不再扎堆“网红”大城市,从而缓解了大城市的人流压力。
东莞证券统计发现,近期仅部分目的地航线价格出现回调,而返程价格依然坚挺。因此,县域旅游热的分流影响可能是近期机票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
五一出行热点趋势
(一)县域旅游带来新增量
多个出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的旅游市场热度相比去年的高位仍稳中有增。
根据携程发布的《2024“五一”旅游趋势洞察报告》,“五一”假期县域市场酒店预订订单同比增长68%、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增速高于全国大盘。其中,福建平潭、广西阳朔、浙江安吉、江西婺源、浙江淳安等是热门的县域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各地基建完善及旅游接待能力提升,越来越多的下沉市场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因绿水青山闻名的浙江安吉,全县的常住人口不到60万,却有超过300家咖啡店,还有各类风格的民宿、露营基地以及音乐节等文化活动。福建平潭在每年4至6月都会出现梦幻的“蓝眼泪”景观,不少年轻人选择在“五一”假期前去“追泪”。
数据背后透露出的一个信息就是,人们愿意出游,但是钱紧。那么性价比高的旅游目的地自然成为首选。不仅是酒店住宿费用降低,综合性消费餐饮、交通、购物等环节也将同步降低,使得旅游综合成本下降。
旅游的核心是什么?过去我们常说,去看看,去玩玩,去转转。名山大川固然吸引人,但蜂拥而至的人群让旅游体验降到了最低,人流的增加供给的不足自然导致价格上扬。体验差,价格高,为什么还要扎堆?
(二)文化游仍备受游客关注
热门目的地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国家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其中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五一”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三成。
(三)包车游、旷野游也愈发火爆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的热门线路有青甘环线、新疆环线、呼和浩特草原环线、川西环线、滇西环线等。
近日,“去哪儿”数据根据淡旺季酒店价格及预订的火热程度,盘点了此次“五一”部分不贵不挤的城市,上榜城市包括山东德州、宁夏中卫、山西阳泉、黑龙江伊春、广东中山、云南楚雄、江西鹰潭、江苏泰州、福建南平等。
(四)新晋网红城市热度持续增长
调查显示,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炉依然深受欢迎,为了一场演唱会的奔赴也将是年轻人的狂欢。在烟台养马岛音乐营地举办的为期三天华晨宇演唱会早早就让大批热粉沸腾 。
长治亚悦城隍庙店的高总介绍说,由于酒店新开业,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城隍庙因此许多来长治游玩的年轻人都喜欢入住这里。
沈阳都市圈主理人,沈阳好运国旅段总表示,这个假期来沈阳旅游的朋友将会得到沈阳都市圈特殊待遇,将会邀请到资深导游深度游玩沈阳。
对于天水、长治、淄博、沈阳这类既有悠久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又有现代年轻人追捧的舌尖体验,将会受到更多追捧。而在这些地方的旅游,虽然得到了疯狂释放,但由于当地ZF的有力监管,物价水平适中,让每个人都消费的起,不会因为要绞尽脑汁的去平衡旅游预算而上头。
据统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年人均出游超过4次,已经迎来大众旅游时代。当人们出游的频次越来越高,旅游需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也是必然趋势。从传统热门景区到“小众目的地”,“反向游”颇有过尽千帆后返璞归真的意味。人们对一切“加速”的叙事多少有些免疫,“小众目的地”的地方特色承载了人们的怀旧期待——尽管是经过美化的,却也满足了人们的情绪消费需求,提供了契合社交调性的素材。
对“小众目的地”来说,迎接“泼天的富贵”或许需要几分运气,但接住分众的部分人流似乎难度系数并不高,而且长尾效应也比较可观。当前,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酒店等旅游设施的加速下沉,让差不多体量的城市在硬件上不太能拉开差距,竞争力的核心转而落在软件上。城市的软件既包括不缺斤短两、不“杀生”等友好消费环境,也包括丰富的消费场景和产品选择,能灵活而不费力地填满游客弹性的休闲时长。
不用在绝对数值上比拼和内卷,转而关注旅游产品的创意和质量、服务的人性化和细致程度,这对那些小城市而言是一件好事,可以使它们暂时卸下重负,更专注于扬长避短。调研中,不少地方在谈到自身特色时都觉得“没什么”,与其说这是谦虚,不如说是身在此山中的“习惯性淡忘”;而且时常有“抄作业”的冲动,这也是不自信的表现。如何“跳出来”重新认识当地的资源特色,激活正在“沉睡”的价值?如何打造适应消费需求和趋势的旅游产品?如何在日趋白热化的旅游目的地竞争中获得足够的辨识度?一系列问题正摆在地方政府眼前。
品牌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且不说,我国旅游消费仍潜力巨大,小而精的旅游产品不是太多了而是太不“解渴”了;而且对一个城镇乃至村落来说,吃喝玩乐能容纳足够多的消费场景,串联起尽可能多的消费环节,激发更多消费潜能,从而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流量逻辑虽然催生了一些特殊现状,但客观来说,也为一些地方提供了弯道超车“出圈”的机会。因此,地方政府要善于在新媒体的开放互动中汲取治理资源,与潜在的目标消费者一起,共同涵养“小众目的地”。